目前分類:自律神經的秘密 (16)
- Jan 28 Sat 2012 11:15
【新聞分享】焦慮壓力指數大 容易自律神經失調
- Jan 10 Tue 2012 10:58
【新聞分享】壓力大當心! 自律神經失調全身病
- Dec 12 Mon 2011 10:10
【銀髮族協會系列講座】現代人常見的自律神經失調問題(下)
接續上篇,接下來劉士銘院長會針對自律神經失調常見的症狀以及該如何預防做說明,只有內外兼具才可以有健康美麗的人生喔!
自律神經失調對人體最常見的症狀有哪些?
而一般自律神經失調常見的症狀有胸痛、胸悶、腸胃不適、腹瀉、脹氣、頭痛…等症狀,舉腸躁症為例,通常醫師對腸躁症的處理方式就是讓病患吃藥,很多人藥一吃就是很多年,這都是因為沒有從根本治療的因素,基本上會有腸躁症的問題多半與自律神經失調有關,如果治療時沒有從自律神經失調著手,狀況的改善就會相當有限。
自律神經失調常見發生在積極性人格上,這樣的人通常要求完美、注重細節,可是這樣的人相較之下容易給自己壓力、也過度的吹毛求疵,導致身體調節出現問題,很多積極性人格的人已經習慣那種壓力而不自知,沒有病識感,這種情況下一不小心就很容易發展成癌症,而通常交感神經比較亢奮的人容易得到文明病(例如高血壓、糖尿病、癌症),副交感神經比較亢奮的人容易得到免疫系統疾病(例如過敏)。
自律神經是全身性的,很多身體上的疾病如果沒有考慮到自律神經失調,就會相當難處理,所以只有將自律神經失調的情形改善才是解決問題的根本。
日常生活中如何預防自律神經失調的發生?
建議可以從培養運動習慣做起,每周最好做三次以上的中低度運動(包括走路),每日累積時間超過三十分鐘即可,如果平常沒有運動習慣的人就從走路做起,一個禮拜走三次,每次四十分鐘,運動會增加腦內啡,久而久之身體各方面的機能都會變好。
在平日飲食上建議可以多攝取蔬果類食物,在飲食的選擇上用一全三多的方式來做選擇,(一全:全食物的概念,越少加工的食物越好,例如糙米、五穀米;三多:蔬菜水果多、種類多、顏色多)。
另外要學習適時地釋放壓力,也可練習使用腹式呼吸的方式來紓壓,深呼吸的吸氣會讓交感神經活性上升,吐氣則會讓副交感神經活性上升,更可以去做一些伸展性的運動(例如氣功、外丹功、瑜珈…等),以上這些都對自律神經的穩定有幫助。
並且再搭配營養素的治療(例如紅景天、西洋蔘…等)做全方位的調理,如此就可以改善自律神經失調的症狀,活得健康又美麗。
- Dec 09 Fri 2011 10:05
【銀髮族協會系列講座】現代人常見的自律神經失調問題(上)
在2011年11月23日這場講座中,劉士銘院長談到了自律神經失調以及營養素補充的相關問題,以下節錄了當天講座的重點摘要,希望大家都可以對自律神經失調的治療有更深入的了解。
營養素補充究竟是什麼樣的一種保健醫學?
我以前在健康檢測中心服務的時候,常常會發現很多人做健康檢查,拿到健檢報告的第一年是紅字、第二年是紅字、第三年還是紅字,情況始終沒有改善,這是由於大家只注重檢測,而沒有從根本管理健康的問題。
其實所謂的健康管理就是把健檢報告上的紅字控制在正常的範圍內並且維持身體機能的正常運作,也因為上述的經驗,讓我開始從健康管理、預防醫學以及營養學上著手,希望可以用預防醫學營養素補充的觀點來管理健康的問題,我也希望可以透過輔助性治療或是營養素補充的方式,讓病患可以改善身體不適,只有對症下藥處理好內在的健康問題,才能夠辦法追求外表的年輕與美麗。
什麼是自律神經?
人體的神經可分為交感及副交感神經,舉手投足的動作都是由脊隨神經所控制,在正常情況下這些動作是可以被人的意志所支配的,而自律神經是人體的另一套神經系統,自律神經是不受意志所支配的(例如天氣冷會發抖、天氣熱會流汗、驚嚇時會瞳孔放大等,都是自律神經的表現)。
自律神經支配了人體中所有的器官,不論是心臟、胃、肝、腎等通通受到自律神經的控制,如果今天有自律神經失調問題,很有可能全身都會有不舒服的情況,例如有些人有睡眠障礙、視力模糊、莫名眩暈、心悸、胸悶、胸痛…等,都是因為自律神經失調所導致。
自律神經失調是不是常伴隨著心臟方面的問題?
如果有心臟方面的問題相當容易導致自律神經失調,例如在台灣很多女性都有二尖瓣脫垂的問題,平均每四到五位女性就有一個人有二尖瓣脫垂的情形,這樣的情形往往會伴隨著自律神經失調,當然男性也會有這樣的情形,但跟女性比起來比較不普遍。
我曾經診治過一位21歲的女性患者,她因為心臟問題先前曾到過大醫院求診被診斷是狹心症,但她沒有家族史的遺傳性疾病,也沒有發生心肌梗塞或是中風的情形,一般來說年輕女性在停經前得到狹心症的機率很低,如果有胸痛胸悶這樣的情況,通常都是自律神經失調所導致,而經由診斷檢查後也發現她是由於自律神經失調所以才導致有心臟不適的情形。
- Nov 29 Tue 2011 10:51
【銀髮族協會系列講座】劉士銘院長暢談現代人常見的自律神經失調
2011年11月23日這天下午健康好診所劉士銘院長受銀髮族協會之邀到台北市長官邸主講「現代人健檢忽略掉的文明病」講座,暢談現代人常見的自律神經失調問題,雖然那天天空飄著細雨但是銀髮族協會的長者們的熱情依舊不減,短短的時間內就將講座會場擠得水洩不通。
今天劉院長演講的主題是有關現代人常見的自律神經失調問題,自律神經失調這個症狀屬於現代人常見的「精神官能症」,由於是屬於神經性的,所以一般來說不容易被察覺,也因此會出現檢查不出毛病,但是全身上下都不舒服的狀況,劉士銘院長用很淺顯的比喻:「自律神經分交感和副交感神經,前者是讓人動起來,後者則是讓人靜下來,這兩者必須協調才不會出現身體不適, 自律神經一旦失調,會引起各種現代文明病。高血壓、心臟病、血糖上升、氣管收縮(氣喘)或消化液分泌過多(胃潰瘍)。」
劉院長也提到:「自律神經是無法用我們的意志去控制的,平常功能運作良好時,並不需大腦意志去費心,我們平常很難察覺自律神經的存在與功用。但是有一天,自律神經功能失調,就會出現心悸、呼吸急促、頭痛、心律不整的症狀。」
在演講的過程中劉院長與長者們有不少的互動,許多長者也將自己本身遇到的情形與劉院長分享,希望劉院長可以協助解惑,整場演講氣氛融洽,一直到了結束大家感覺還意猶未盡。
- Nov 16 Wed 2011 18:24
生活放輕鬆 自律神經失調遠離你
生活中大大小小的因素都會引起疲勞,而自律神經失調就是各種疲勞症狀長期累積下來所發生的失調症,一名48歲女性高階主管因為工作壓力大,生活步調緊湊,生活長期處於焦慮的狀態,這樣的情況長期累積下來讓她常感覺疲累、肌肉酸痛、頭痛、做事提不起勁甚至嚴重的時候會有腹瀉的情況,但她看了很多醫師吃了很多藥都還是無法根治上述的症狀,後來她經由介紹到健康好診所求診,劉士銘醫師經由自律神經檢測儀檢查後發現她的症狀是典型的自律神經失調,劉醫師對她施以營養素調理為她補充一些抗壓營養素以及注射抗老排毒點滴,經過了兩個月她的症狀已經明顯改善。
很多容易感到疲勞的人會誤以為自己是太累,或者是肝不好,但其實很有可能這些症狀是自律神經對你提出的警訊,劉士銘醫師表示,門診時常發現自律神經失調症狀大多發生於三十五到四十五歲中高階主管身上,這些人性格上多屬自我要求完美的族群,也因為平時工作壓力大,又沒有固定紓壓,長久下來才會讓自律神經失調的情形不斷惡化。
劉醫師進一步指出,工作過勞、睡眠不足飲食不當、營養素不均、長期飲用含咖啡因等提神飲料、凡事追求完美、無固定運動習慣等,都是導致自律神經失調的不良生活習慣,而要改善自律神經失調的問題,應該要從日常生活習慣的改變開始,而情況嚴重的人更可以輔以營養素療法的調理,補充體內缺乏的營養素,好讓自律神經恢復正常運作。
劉醫師補充,在飲食方面可多補充全榖類食物、食用魚類與堅果、各種顏色的蔬果,維生素B、維生素C、醣類、色胺酸、酪胺酸、鈣、鎂、鋅、卵磷脂、Omega3等營養素也可以多多攝取。
劉醫師提醒,自律神經失調雖不會要人命,但是常存在現代人的生活中,因此學習與壓力共處找到適當的紓壓管道是相當重要的,當身體有任何不適的症狀,也應儘早求助醫師。
- Nov 10 Thu 2011 09:55
慣性頭痛暈眩 是自律神經失調作祟
李小姐是一位35歲的上班族,平時有輕微貧血的問題,最近一年來常常覺得頭暈、心悸、站立不穩,尤其在早上醒來起身時、長時間站立、泡完熱水澡後,或姿勢改變時,症狀更為明顯,李小姐一直以為是自己太過勞累以及貧血的關係,她試過吃一些補血的補品希望可以讓貧血的症狀不要頻繁發生,但是頭暈、心悸仍無法緩解,於是她透過介紹找到了健康好診所的劉士銘院長,劉院長使用自律神經檢測儀幫李小姐檢查,才發現她的症狀是相當典型的自律神經功能失調。
劉院長經過深入的診斷,發現李小姐是由於工作壓力、作息不正常的關係導致自律神經失調,再加上李小姐長期的飲食營養不均衡以及貧血問題長久累積下來,才會發生心悸、站不穩的情形,因此劉院長對她施以營養素調理的方式,並且調整抗壓荷爾蒙,再輔以調節自律神經的營養素,例如維他命B、維他命C、紅景天、西洋蔘以及月見草等,並且搭配抗老排毒點滴治療,在接受過一個月的治療後,李小姐身體不適的症狀大致都已經消失。
所謂的自律神經是指不經大腦意識控制而能維持生理功能衡定的神經系統,包含心血管、腸胃消化道、泌尿、排汗等,一旦自律神經功能無法維持正常運轉,就稱之為自律神經功能失調,最常見的情形就是案例中李小姐的症狀心悸、頭暈、姿勢性低血壓(甚至昏倒),更嚴重者甚至會有腹瀉、性功能異常、排尿困難、排汗異常等情形,而也因為以上那些症狀相當多樣化,因此常被忽略並歸因於『體質』的因素。
都市人的生活步調緊湊工作壓力大,所以相當容易有自律神經失調的情形發生,大多數的自律神經失調,可以透過改變生活方式獲得緩解,毋須吃藥看醫生。最要注意的是很多自律神經失調被忽略,而沒有獲得適當的治療導引,此時,具備功能性醫學專業的醫師就可以給予較為全方位的診斷,必要時亦可做自律神經檢測並且搭配營養素調理來做改善。
如果有自律神經失調症狀平日可多攝取一些抗壓、舒壓營養素,像是維生素B、維生素C、醣類、色胺酸、酪胺酸、鈣、鎂、鋅、卵磷脂、Omega3等,此外,蓮子、花生、乳酪、核桃、香蕉、黃豆、豆腐、紅豆等都是極佳的抗壓聖品,平時亦可多攝取。
- Nov 03 Thu 2011 09:52
自律神經失調不是病 找對方式搞定自律神經失調
近幾年來『過勞死』的案例越來越多,因此也引發了社會的重視,現代人工作壓力大,常常只顧著打拼工作而忽略了身體健康,身體會過勞不是一天兩天就會發生的,通常是因為日積月累下來而導致,而自律神經失調正是身體過勞所發出的警訊,你是不是常常會覺得身體疲倦、脾氣變差、記憶力不佳,甚至有時感覺呼吸困難?以上這些症狀其實經常出現卻不易被察覺,但長久下來不僅身體會造成負擔,更會引發許多慢性疾病。
根據歐美一項研究顯示,大約每100人中就有30人曾經歷過自律神經失調的痛苦,而醫界推估台灣人罹患比率應該與歐美相當,特別是台灣社會工作壓力大,許多上班族因為生活步調急促緊張,經常忙碌於工作與家庭之間,如蠟燭兩頭燒,往往也是自律神經失調的高危險群。
所謂的自律神經是指不經大腦意識控制而能維持生理功能衡定的神經系統,包含心血管、腸胃消化道、泌尿、排汗等,一旦自律神經功能無法維持正常運轉,就稱之為自律神經功能失調,當壓力長期累積自律神經就會發生失調情形,當失調症狀發生時,很多人都會以為自己是生病了,往往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沒有對症下藥的結果會讓狀況更加嚴重。
其實自律神經失調不是一種疾病,只要透過營養素調理、充分的休息、適度運動及作息正常就可以改善,在營養素補充上,可多攝取一些抗壓、舒壓營養素,像是維生素B、維生素C、醣類、色胺酸、酪胺酸、鈣、鎂、鋅、卵磷脂、Omega3等,並可適時的輔以抗老排毒減壓點滴,如此一來可以更快速的改善自律神經失調的情形。
- Oct 19 Wed 2011 11:37
【案例分享】找不出病因嗎? 有可能是自律神經失調導致
四十八歲的陳太太是一位家庭主婦,他患有家族遺傳二尖瓣脫垂的問題,家族裡媽媽、姊姊同樣也有這個問題,陳太太在十年前因為胸痛心悸而到台大醫院心臟科求診,被醫師診斷是二尖瓣脫垂所導致的胸痛心悸,醫師診斷她的二尖瓣脫垂屬於常見疾病還好並未合併嚴重的閉鎖不全狀況,這樣的症狀每四到五位女性就有一個,醫師囑咐他若感到身體不適就吃inderal抗焦慮藥物做調整,就這樣過了十年,這十年來陳太太的身體狀況一切都還好,但由於半年前開始進入了更年期,女性荷爾蒙開始下降,胸悶以及心悸次數越來越頻繁,回診後醫師依然覺得是二尖瓣脫垂的問題,但吃了一陣子的藥後他的情況還是沒有獲得改善。
陳太太輾轉得知健康好診所的劉士銘院長有開設營養治療門診,因而前來求診,經由劉院長初步診斷證實陳太太的胸痛心悸症狀是跟二尖瓣脫垂有關係,劉院長進一步透過自律神經檢測儀做檢查,檢測後發現他的副交感神經調節有失衡的問題,導致有比較容易亢奮的狀況再加上更年期女性荷爾蒙的降低,因此劉院長對他施以營養素調理,並且調整抗壓荷爾蒙,再輔以調節自律神經的營養素,例如維他命B、維他命C、紅景天、西洋蔘以及月見草等,並且搭配抗老排毒點滴治療,在接受過每周兩次的抗老排毒點滴治療搭配營養素補充後,陳太太覺得身體狀況有大幅改善,療程進行兩個禮拜後胸痛心悸症狀減輕許多,目前也已經開始接受第二個月的治療,情況已經改善許多,不需要再搭配點滴治療,只需用個人化的維他命做營養素的補充即可。
台灣人生活壓力排名全球第二,這些累積的壓力和焦慮情緒,都會影響我們的自律神經,導致出現失眠、頭痛等身心疾病,甚至有可能會加重本來已經有的疾病病癥,自律神經失調這幾年的求診率越來越高,近十年來因為自律神經失調而到醫院求診的患者人數已經成長了4倍。劉士銘院長指出,通常一開始的自律神經失調是症狀,並不一定到了疾病的程度,交感神經比較亢奮的時候,的確會比較躁、亢奮一點,而副交感神經比較佔優勢的時候,就會比較憂鬱一點。
大多數的自律神經失調,可以透過改變生活方式獲得緩解,毋須吃藥看醫生。最要注意的是很多自律神經失調被忽略,而沒有獲得適當的治療導引,此時,具備功能性醫學專業的醫師就可以給予較為全方位的診斷,必要時亦可做自律神經檢測。如果有自律神經失調症狀平日可多攝取一些抗壓、舒壓營養素,像是維生素B、維生素C、醣類、色胺酸、酪胺酸、鈣、鎂、鋅、卵磷脂、Omega3等,此外,蓮子、花生、乳酪、核桃、香蕉、黃豆、豆腐、紅豆等都是極佳的抗壓聖品,平時亦可多攝取。
- Sep 21 Wed 2011 16:53
越睡越累嗎? 小心自律神經失調警訊
很多疾病都會引起疲勞倦怠感,當疲勞倦怠感產生的時候其實就是身體在向你發出警告訊號。有一名42歲的女性陳姓高階主管,由於工作壓力大、生活步調緊湊所以時常感到焦慮緊張並且不管睡再久的時間還是覺得相當疲倦,他嘗試看了身心科門診,醫師判斷他是腦神經衰弱加帶有一點躁鬱症的傾向,開了藥讓她控制病情,但這名陳小姐狀況始終沒有好轉,後來輾轉得知健康好診所劉士銘醫師是營養素療法的權威,希望可以讓劉醫師解決她困擾已久的問題,經由問診員使用自律神經儀診斷後,發現陳小姐的症狀是典型的自律神經失調症狀,後來劉醫師使用營養素療法替她補充她失衡的營養,現在陳小姐的狀況已經逐漸好轉。
其實很多人都跟陳小姐有一樣的問題,常常會覺得焦慮、睡不飽、不安、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降低,身體器官更可能會有頭痛、疲勞、耳鳴、口乾、喉嚨發癢、吞嚥困難、呼吸困難、心悸、胸悶、胃潰瘍、腹瀉、便祕、消化不良、頻尿、生理不順、肩膀痠痛、四肢麻痺、手心或腳底多汗、食慾不振等反應,而這樣的情況都很有可能是自律神經失調的症狀。
自律神經失調發生的原因通常是由於壓力所導致的交感神經及副交感神經無法相互制衡協調,而因此引發身體一連串的失調反應,工作過度,睡眠不足飲食不當,營養素攝取不足,過量飲用含咖啡因等提神飲料,凡事追求完美,過度擔憂,不斷自我鞭策,缺乏舒緩活動,都是有可能會引發自律神經失調的狀況。大多數的自律神經失調症狀其實都可以經由調整生活作息來緩解,但往往很多人很容易忽略自律神經失調的症狀,常常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無法對症下藥,因而錯過了治療自律神經失調的最佳時機,往往治療很久狀況卻始終無法改善。
如果真的發生了上述的症狀但又不確定這樣的狀況是否為自律神經失調,其實可以尋求功能性醫學的專科醫師協助,必要的時候亦可做自律神經的檢測,自律神經失調未必要吃藥才可以讓症狀好轉,除了調整生活作息外,可以再輔以營養素療法補充一些舒壓的營養素,例如維生素B、維生素C、色胺酸、酪胺酸、卵磷脂、Omega3、魚油等營養素,也是可以達到緩解自律神經失調症狀的效果。
- May 26 Thu 2011 17:49
沒時間紓壓、運動嗎?
「多多運動」這個大多數人都知道的治百病處方,卻甚少有人可以達成。「沒有時間運動」是最常見的理由,但其實時間是可以靠自己創造的;透過「3T密訣」,你也有機會培養規律運動習慣,有效紓解壓力,遠離百病威脅。
Time 找出零碎時間
想要培養規律運動習慣,首先一定要先找出自己的「黃金運動時間」,建議可透過筆記本或是手機,把一週行程與時間點記錄下來,從中找出每天或每週,是否有30~60分鐘空閒時間,此時可能只是發呆、上網或是等待下載遊戲,這就是你的黃金運動時間!例如:上下班返家間、午休或週休上午等等,這些可能只是發呆度過的零碎半小時,都可以拿來作為運動的寶貴時光。
Try 嘗試適合自己類型
找出了自己的黃金運動時間,接下來就是要選定適合自己的運動類型。第一,你是喜愛戶外還是室內運動?喜歡獨處還是一群人行動?靜態或動態的活動對你來講比較有吸引力?你覺得與家人共處或者與同事聊八卦就是最快樂的時光?找出這些問題的答案,就能讓自己多一些運動的動力。
例如:你是一個喜歡與家人共處、且偏愛戶外動態運動的人,何不在平日晚上,與家人或帶著狗狗快走,週休時就安排戶外踏青,呼吸新鮮空氣、紓解壓力;要是你比較喜歡和同事聊八卦,但又不愛流汗的動態運動,那麼試著發起瑜珈團,下班就到附近的瑜珈教室舒展筋骨、靜靜冥想,都有助於紓壓與轉換心情。
不過,在選擇這些運動之前,請先注意自己是否有特殊狀況,例如不能從事過於激烈的運動,或是競賽型的運動會影響你的心情,若你有主治醫師,也別忘記先詢問他的意見,避免造成運動傷害或後遺症。
Tenuto 持之以恆適時調整
找出了運動時間、習慣,接下來最重要的就是持之以恆!依照衛生署建議,每週5天,每天30分鐘是最好的運動目標,但如果每天運動對你而言真的太難,那麼試著先從「每週運動一至兩次」,每次至少30分鐘做起,然後逐漸增加,就有機會達成目標;另外,根據自己的工作忙碌情況、家庭組成(例如:結婚、孩子出生)等改變,適時調整最適合現況的黃金運動時間以及類型,才能讓自己的運動習慣不間斷,Hold住健康人生。
- May 18 Wed 2011 18:28
憂鬱症=自律神經失調?自律神經失調症狀解讀
你是否也曾感覺焦躁易怒、莫名不安、孤獨寂寞感、注意力無法集中或是記憶力減退?此時,第一個想法可能都是「我該不會得了憂鬱症吧?」
其實身體出現上述症狀,並不代表就得了憂鬱症;臨床上憂鬱症的診斷必須透過嚴格的評估標準才能確診,而一般莫名出現類似症狀時,可能是面臨自律神經系統失調的威脅。
所謂自律神經失調,是指長期身處高度壓力環境或生活,導致身體控管臟器運行調節的「自律神經系統」調節失常,若未早期發現,可能逐漸影響交感與副交感神經調節功能,各類的身心症狀就會一一出現。
臨床發現,多數患者通常是先出現自律神經失調的問題,因自律神經主導著臟器的運轉,當失調逐漸嚴重時,則可能出現明顯的器官症狀,例如失調問題影響了心臟運行,則可能出現心悸、心臟無力感、胸悶、或胸部壓迫感;若發生於血管循環就可能出現血壓指數起伏、頭昏眼花、手腳冰冷、暈眩、偏頭痛等問題;有些人甚至會出現皮膚乾癢、發燙、全身發冷等不明症狀;讓自律神經失調的問題更加複雜。
因此,許多患者在長期無法找出確切病因的影響下,進而導致焦慮、莫名不安等心理症狀,長期處於身體不適、焦慮互相的交叉影響,不斷地惡性循環的折磨,甚至會因此罹患憂鬱症。因此全方面評估自己的身體症狀,才能找出實際病因對症下藥,避免因單一症狀或身體不適胡亂就診,錯失治療先機。
- May 16 Mon 2011 18:25
自律神經失調的治療
現代人有許多文明病,但若是長期身體不適,卻始終找不出主要病因,小心可能是自律神經失調作怪!自律神經失調並非不治之症,但必須與臨床醫師密切配合,才能有效治療或緩解。
自律神經失調患者的症狀通常差異較大,因此每個人適合的治療方式亦不相同。第一步,請細心地將自己的症狀記錄下來,並與神經內科醫師詳細溝通,讓醫師從症狀描述並搭配相關檢查,了解可能出現的神經失調起因,加上積極配合生活調整,逐漸恢復正常運作。
在確認症狀與失調主因後,醫師通常會透過藥物或非藥物兩種治療管道雙管齊下;以藥物治療來說,主要以安眠藥、抗焦慮藥及抗憂鬱藥物為主,治療週期視個人狀況而定,約為14天~30天左右,其他包括心悸、腸胃問題等症狀處方,亦可短期緩解相關症狀。
不過,藥物治療通常只能暫時緩解,醫師通常會建議同步搭配生活習慣與心情紓壓調整,才能獲得較佳治療效果,畢竟,多數的自律神經失調通常起因於生活習慣不佳,或是長期處於壓力者,而最好的紓壓方式就是「運動」
為何運動有如此神奇的功效?其實不是運動有什麼特殊功效,而是透過長期規律的運動習慣,不僅可幫助調節呼吸、心跳,更可讓壓力紓解,例如:有氧、瑜珈、快走、健身等等,只要是你能輕鬆達到運動效果,就是最好的運動模式。
- Jan 30 Sun 2011 16:55
病因查不出 當心自律神經失調
病因查不出 當心自律神經失調
根據統計,大約有二分之一到三分之一的病患雖然感到不舒服,但總是檢查不出自己的病因或原因不明,這些病患很容易被醫生誤診或做很多不必要的醫學檢查,甚至跑遍各大醫院,仍然無法獲得適當治療,這些病患很可能是「自律神經失調」在作怪…。自律神經失調的患者常感到疲憊無力,明明身體有病痛,但就是查不出確切病因。
傳統醫學「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觀念似乎不見得適用於現今社會,現代人因為工作壓力、情緒等問題而衍生出許多文明病,醫師的診斷方式也應由傳統的單一觀點轉換成多方評估病因。
其實,要改善自律神經失調的症狀還是得瞭解病因。目前造成自律神經失調,最被接受的原因是持續性的壓力所引起的,因為長期的壓力會耗損神經細胞,好比電池沒電了,但充電系統又效能不彰,使得身體運作出現問題。
有學者將一般人按其性格分為兩大類型;A型人格與B型人格。所謂A型人格,是指個性急躁、求好心切、積極進取、追求完美的一種性格。B型性格的人,個性隨和、生活較為悠閒、對工作要求較為寬鬆、 對成敗得失的看法較為淡薄。
- Jan 14 Fri 2011 11:27
自律神經系列~自律神經失調~常見但被忽略的問題
自律神經失調~常見但被忽略的問題
「自律神經失調不是一種病,它只是一個概念而已」,通常是因為過度焦慮緊張,導致各種生理不適的症狀,包括了失眠、焦慮、恐懼、憂鬱、頭痛、腹瀉等,先天性格與環境壓力,是導致自律神經失調的主因。
自律神經系統主要分為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沿著脊髓神經像大樹分支一樣,分布到全身的內臟及血管,交感神經主要負責衝鋒陷陣,應付外來緊急狀態,刺激腎上腺素分泌,使身體處於備戰狀態,通常白天為應付工作、環境壓力等,交感神經會較為發達;副交感神經正好相反,是個慢郎中,主要抑制心跳、血壓,使呼吸平緩,讓身體處於休養狀態,通常晚上卸下一天疲憊的工作,放鬆心情後,副交感神經會變得較為發達。但若交感神經與副交感神經無法互相協調制衡,則會引發身體一連串的骨牌效應。自律神經失調失眠焦慮恐懼憂鬱壓力紓壓交感神經劉士銘自律神經失調失眠焦慮恐懼憂鬱壓力
這一系列的骨牌效應遍及身體各個器官,在精神方面可能引發焦慮、不安、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降低,身體器官的反應更可囊括頭痛、疲勞、耳鳴、口乾、喉嚨發癢、吞嚥困難、呼吸困難、心悸、胸悶、胃潰瘍、腹瀉、便祕、消化不良、頻尿、生理不順、肩膀痠痛、四肢麻痺、手心或腳底多汗、食慾不振等,像顆不定時炸彈,不知會在身體何處引爆。自律神經失調失眠焦慮恐懼憂鬱壓力紓壓交感神經劉士銘自律神經失調失眠焦慮恐懼憂鬱壓力
大多數的自律神經失調,可以透過改變生活方式獲得緩解,毋須吃藥看醫生。最要注意的是很多自律神經失調被忽略,而沒有獲得適當的治療導引,主因在於很多醫療院所並不具備全方位的醫學診斷,例如:某位病人因為生理不順看了婦產科,婦產科醫師即對症投藥,若病人的症狀無法獲得緩解,則做進一步婦科檢查,當檢查數據正常,醫師也只能告訴你原因不在此,其餘則要再看其他科或做其他檢查,往往繞了一大圈,病人都還不知道病因。此時,具備功能性醫學專業的醫師就可以給予較為全方位的診斷,必要時亦可做自律神經檢測。自律神經失調失眠焦慮恐懼憂鬱壓力紓壓交感神經劉士銘自律神經失調失眠焦慮恐懼憂鬱壓力
壓力是自律神經失調的最大主因,建議大家在壓力形成前,學會說〝不〞,避免無形壓力上身,在面對壓力時,做好時間管理,有效率地完成工作,平時也要適時紓解壓力,學會放鬆,舒壓並沒有一定的方式,其實就是做你自己喜歡的事,有的人喜歡去泡湯,有的人喜歡運動,甚或是按摩、聽音樂、看電影、旅行等等都可以是舒壓的方式,重點在於讓自己的心情放鬆下來,讓副交感神經來調節過度發達的交感神經。自律神經失調失眠焦慮恐懼憂鬱壓力紓壓交感神經劉士銘自律神經失調失眠焦慮恐懼憂鬱壓力
平時也可多攝取一些抗壓、舒壓營養素,像是維生素B、維生素C、醣類、色胺酸、酪胺酸、鈣、鎂、鋅、卵磷脂、Omega3等,此外,蓮子、花生、乳酪、核桃、香蕉、黃豆、豆腐、紅豆等都是極佳的抗壓聖品,平時亦可多攝取。自律神經失調失眠焦慮恐懼憂鬱壓力紓壓交感神經劉士銘自律神經失調失眠焦慮恐懼憂鬱壓力紓壓交感神經劉士銘自律神經失調失眠焦慮恐懼憂鬱壓力紓壓交感神經劉士銘自律神經失調失眠焦慮恐懼憂鬱壓力紓壓交感神經劉士銘自律神經失調失眠焦慮恐懼憂鬱壓力紓壓交感神經劉士銘自律神經失調失眠焦慮恐懼憂鬱壓力紓壓交感神經劉士銘自律神經失調失眠焦慮恐懼憂鬱壓力紓壓交感神經劉士銘自律神經失調失眠焦慮恐懼憂鬱壓力紓壓交感神經劉士銘自律神經失調失眠焦慮恐懼憂鬱壓力紓壓交感神經劉士銘自律神經失調失眠焦慮恐懼憂鬱壓力紓壓交感神經劉士銘自律神經失調失眠焦慮恐懼憂鬱壓力紓壓交感神經劉士銘自律神經失調失眠焦慮恐懼憂鬱壓力紓壓交感神經劉士銘自律神經失調失眠焦慮恐懼憂鬱壓力紓壓交感神經劉士銘自律神經失調失眠焦慮恐懼憂鬱壓力紓壓交感神經劉士銘自律神經失調失眠焦慮恐懼憂鬱壓力紓壓交感神經劉士銘
- Nov 27 Sat 2010 11:57
壓力 現代人衰老致命傷!
壓力 現代人衰老致命傷!
早上匆忙的趕上班,帶著路邊買的早餐,打了卡之後馬上要邊吃早餐邊處理一件件工作,下班時間早就過了卻還不能離開工作…壓力,是現代人最常碰到的問題。
不只是因為上班或是工作問題,在生活上許多大小事,都可能成為壓力的來源,對政局的關心、選舉的激情、人際關係相處、人生大事如結婚與生子,都可能成為壓力的來源。另外,來自生理上的狀況,例如感染、發炎、疾病,或者經常吃刺激性的食物,例如茶、咖啡、辣椒等等,也會對身體造成壓力。
壓力普遍存在於現代人的生活中,也是影響人們健康的主要因素之一。
壓力對人體的影響是全面性的,當身體感受到壓力時,會刺激內分泌反應。例如:甲狀腺素、腎上腺荷爾蒙與胰臟的昇糖素便會開始分泌,用來應付這些狀況。這些內分泌荷爾蒙不但影響生理,也會影響心理的情緒。
當代表壓力指數的荷爾蒙:腎上腺皮質醇(cortisol)的分泌量增加時,就會降低免疫系統的功能,並且抑制細胞生長與組織修復的機能。另外,壓力也會促使新陳代謝產生的毒素增加,因此負責解毒機能的免疫系統與肝臟不但已經因為壓力荷爾蒙的作用而減弱機能,相對的身體的毒素也增加,負荷更形加重。
因此,長期的壓力造成身體對毒素排除的機能產生障礙,而且荷爾蒙的反應能力也會開始發生問題,例如腎上腺、甲狀腺因為長期的過度反應而開始疲勞,使得分泌量不足。當這些重要的荷爾蒙的分泌出現了不平衡的況,同時身體毒素的問題一直無法獲得解決,身體當然就會出現問題。最常見的毒素就是自由基或是過氧化物,它們不但是造成老化的原因,也和各種退化性的疾病有關,例如動脈硬化、癌症、癡呆症等等。
多攝食蔬菜和水果,可以幫助身體減少毒素的產生,因為這些食物常富含各種抗氧化劑,例如蔬菜與柑桔類水果和芭樂等等含有豐富的維他命C,深綠色和黃色蔬菜含有b-胡蘿蔔素和蕃茄素、十字花科蔬菜如花椰菜含有很多很好的抗氧化劑榖胱甘肽(glutathione,GSH),都可以協助身體抵禦自由基的侵害。
然而,解決壓力最好的方式就是試著去紓解排除壓力,因此,除平時的飲食攝取,避免會引起壓力的刺激性食物之外,保持適當的運動習慣,或是多參與輕鬆的朋友聚會、多做靜坐冥想活動等等,都有很大的好處。
抗老化劉士銘健康好診所防老抗老化劉士銘健康好診所防老抗老化劉士銘健康好診所防老抗老化劉士銘健康好診所防老抗老化劉士銘健康好診所防老抗老化劉士銘健康好診所防老抗老化劉士銘健康好診所防老抗老化劉士銘健康好診所防老抗老化劉士銘健康好診所防老抗老化劉士銘健康好診所防老抗老化劉士銘健康好診所防老抗老化劉士銘健康好診所防老抗老化劉士銘健康好診所防老抗老化劉士銘健康好診所防老抗老化劉士銘健康好診所防老抗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