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的輔助療程 – 功能醫學結合 毒素往往總是在無形中累積,在史丹佛健康美學診所的「功能醫學」療程中,
可有效避免或減輕毒素的副作用的發生,使得患者的生活品質得以提昇,
讓患者有更多的時間,改善、改掉不好的生活息慣(像是:抽煙、喝酒、吃檳榔、
熬夜、工作壓力、負面人生觀、不運動、不正確飲食習慣、環境污染或自然老化)…等等毒素的累積。
適用症狀:
腸胃功能失調、自律神經失調、免疫功能失調、內分泌失調。
毒素累積的副作用:
癌症的輔助療程 – 功能醫學結合 毒素往往總是在無形中累積,在史丹佛健康美學診所的「功能醫學」療程中,
可有效避免或減輕毒素的副作用的發生,使得患者的生活品質得以提昇,
讓患者有更多的時間,改善、改掉不好的生活息慣(像是:抽煙、喝酒、吃檳榔、
熬夜、工作壓力、負面人生觀、不運動、不正確飲食習慣、環境污染或自然老化)…等等毒素的累積。
適用症狀:
腸胃功能失調、自律神經失調、免疫功能失調、內分泌失調。
毒素累積的副作用:
在以往大家的觀念是只有生病了才需要看醫生、吃藥,這樣的觀念其實是一種治標不治本的方式,醫學界經過不斷的研究,近幾年已經漸漸地偏向預防導向的營養素補充上,所謂的健康管理就是把健檢報告上的紅字控制在正常的範圍內並且維持身體機能的正常運作,而該如何維持身體機能的正常運作就可以從預防醫學營養素補充的觀點來管理,透過輔助性治療或是營養素補充的方式,讓病患可以改善身體不適,由內而外讓身體維持健康的狀態。
人一出生就開始邁入老化,而日常生活中各式各樣的環境荷爾蒙又與我們的健康息息相關,該如何避免這些危害健康的健康殺手就成了相當重要的工作,而隨著現今飲食與生活型態的變異,人們或多或少會缺乏某些營養素,因此各種進補方式、營養保健品應運而生,民眾也開始有了要自我保養的概念,而這就是所謂的『營養治療』。
而究竟營養素該如何補充呢?除了日常生活建立健康的飲食習慣以及生活方式可以維持健康外,透過營養素的攝取,可以讓我們更健康,甚至是延緩老化,營養素的補充可以分為直接從食物中攝取及吃營養補充品,從食物中攝取是最天然的方式,但有些營養素是平日比較難以獲得但是又對人體不可或缺的,此時就可以使用營養補充品來攝取營養。
但營養素的補充並不是吃多就是好,而是應該要補到對的地方,以下就條列了比較常見的營養素功能供大家參考,只有對症下藥,透過營養素補充真正的改善體質,才可以維持健康。
卵磷脂:預防血栓、溶解膽固醇、促進細胞的復甦保持活躍、使腦機能活化,並且預防老人痴呆症,卵磷脂。
葉黃素:預防眼睛老化。
大豆異黃酮:改善更年期的燥熱感和潮紅,還具有抗氧化特性,可抑制自由基、減少血中脂質過氧化物、降低膽固醇、預防癌症,對於骨質疏鬆也有改善功效,更能促進細胞更新,淡化皮膚細紋。
維生素B:調節新陳代謝,維持皮膚光澤和肌肉健康,增強免疫系統和神經系統功能,也有防止貧血、抗憂鬱、舒緩壓力和情緒的作用,更可以減少心血管疾病的發生。
OMEGA-3:降低血脂、預防動脈粥狀硬化、抵抗阿茲海默症、憂鬱症和產後憂鬱症,對於乾眼症、氣喘、關節炎等疾病亦有療效。
更詳細的營養素功能請見http://www.wretch.cc/blog/allwellness&list=1
接續上篇,接下來劉士銘院長會針對環境中常見的毒素以及該如何預防做說明,在平日就做好營養素的補充,搭配健康的飲食及生活習慣,才是最佳的健康管理喔!
營養素的補充對毒素的抑制有幫助嗎?
我們人所處的環境有太多的毒素,例如最常聽到的自由基以及各式各樣的壓力等,這些因素都會影響人體的免疫系統,而這些毒素也會造成人體營養的失衡,一旦營養失衡就會衍生出很多疾病,例如很多癌症的病人,其實是死於營養失衡而非癌細胞的侵襲,所以營養素的補充就相當重要。
怎麼吃才是所謂的健康?
在飲食上建議可以遵守『一全三多』的飲食觀念 (一全:全食物的概念,越少加工的食物越好,例如糙米、五穀米;三多:蔬菜水果多、種類多、顏色多),例如日本人飲食習慣就是每種都吃一點,這樣就可以攝取到不同的營養素但又不會過量,遵守種類多、數量少的原則,就可以常保健康。
該如何預防自由基的侵擾?
所有的慢性病及癌症都跟自由基息息相關,一旦自由基過多身體就容易產生發炎現象,並且引發慢性疾病、加速老化,而自由基的出現又與細胞健康與否息息相關,人體內任何一個細胞影響都是全身性的,只要發生細胞功能異常就會產生疾病。而一般常被討論的過敏就是人體對外在的過敏原產生的過度反應,而對內在的免疫力不足就會產生癌症,因此為了加強細胞的免疫力及避免自由基的產生就必須靠著營養素的補充來加強。
人每天身體都有將近10萬個癌細胞產生,但因為人體有一道防疫機轉防護,所以可以保持健康,但一旦人的生活習慣不健康,讓防疫機轉無法正常運作,此時身體就會發生許多問題,而這點也證明了生活型態及飲食狀況決定了身體的免疫力,在平時疾病還沒發生的時候就要維持正常的生活型態、良好的飲食習慣及營養素的補充。
繼上個月劉士銘院長受銀髮族協會之邀到台北市長官邸主講「現代人健檢忽略掉的文明病」講座獲得熱烈迴響後,劉士銘院長本月份應邀來談日漸受到重視的營養素補充以及抗老化議題,雖然這天天氣相當寒冷,但是長輩們的熱情參與也將會場擠得水洩不通,以下節錄了當天講座的重點摘要,希望大家都可以對營養素的補充以及如何抗老化預防疾病的發生有更深入的了解。
關於營養素補充該如何做起?
人體內營養素均衡足夠與否對於所謂的健康管理是相當重要的,只有把內在調理好才可以讓外表更健康美麗,以前都是從治療疾病的觀點下去做治療,但其實透過營養素的補充就可以避免很多疾病的發生。
老化從什麼時候開始發生?
人的一生,從健康到疾病不是一夜之間就發生的,舉動脈硬化為例,人從出生的第17天就開始有動脈硬化的現象,可是一般人的認知都認為心血管疾病是中老年後才開始的,但其實不然,有許多心血管疾病患者從年輕的時候就發病了,所以人的老化速度基本上與年紀的增長沒有正相關,老化的關鍵取決於營養素均衡與否、生活型態正常與否以及飲食習慣正確與否。
如何延緩老化?
正是因為人體器官的老化從一出生就開始在進行,所以需要用各種抗老化的方法延緩老化的速度,延緩了老化的速度也就是提升了生活的品質,該如何成功的延緩老化呢?延緩老化應該要從日常生活做起,日常生活的保健以及營養素的補充都相當重要,這樣的保健及補充就是一般常聽到的預防性醫學,在疾病還沒發生時就要開始做好預防的工作,等到發生的時候往往就已經相當棘手。
老化的症狀有哪些?
跟老化症狀相關的最明顯的就是慢性病的發生,例如心血管疾病、高血壓、糖尿病等,都是常見的器官老化徵兆,而除了疾病的發生,有些症狀的出現也代表著器官老化,例如腸胃不適及過敏等症狀的出現,以上這些徵兆都是跟老化息息相關,以上這些症狀發生的時候很多人直覺都是直接去看醫生,而醫生通常會開藥給你吃,但吃了很多藥其實都只是治標不治本的方式,其實許多疾病在初期有輕微徵兆的時候有三個月到半年的時間可以做飲食調整以及營養素調理,來減緩病徵,而當病況變嚴重的時候,除了服藥外更需要搭配一般非藥物性的營養補充以及適當的運動,來增加身體的免疫力及控制營養素的均衡。
繼上個月劉士銘院長受銀髮族協會之邀到台北市長官邸主講「現代人健檢忽略掉的文明病」講座獲得熱烈迴響後,劉士銘院長本月份應邀來談日漸受到重視的營養素補充以及抗老化議題,雖然這天天氣相當寒冷,但是長輩們的熱情參與也將會場擠得水洩不通。
劉醫師從人是怎麼變老的開始談起,劉醫師說明,其實「抗老化」的工作不是人過中年才要開始,而是一出生就要開始了,人一出生就開始邁向老化,如何讓自己在老化的過程中依然可以保有活力以及維持良好的生理機能已經成為每一個人都必須要面對的課題。
在日常生活中會加速老化的因素有相當多,生活中長短期的各式各樣壓力都會造成加速人體老化,而「抗老化」也不是讓你長生不老,所謂的「抗老化」是指可以用科學的方式以及生活習慣的調整延緩老化,由於現代人生活不正常、壓力大、缺乏運動,營養又不均衡,所以容易老化狀況提前、也容易生病。
很多患有慢性疾病的患者都會認為自己是突然有一天就生病了,但劉醫師說,疾病不是一天造成的,當有病兆出現的時候,它的致病原因都可以推前到一、二十年之前,所以在平日就要做好預防保健,以免日積月累下來會讓身體累積出病來。
而營養素的補充就是預防保健中相當重要的一環,營養素補充是由預防的觀點出發,在平日就用各種方式補足自己本身所不足的營養,進而達到預防疾病的效果, 劉醫師也表示,人體的疾病,包括:高血壓、糖尿病、心肌梗塞、關節炎、腰酸背痛等等的疾病,都是慢性發炎所造成,只要在平日加強自體免疫能力,針對缺乏的營養素做補充,才能夠根本治療。
劉醫師同時也提醒大家在補充營養素的時候,必須適性、適量,如果不合自己的所需或者劑量不夠,都無法達到效果。
腸躁症是腸胃科常見的的症候群,其特徵是腹部的疼痛或絞痛合並腸道功能的改變─包括脹氣、腹瀉和便秘,許多腸躁症患者是因為精神壓力而導致,大部分的腸躁症可由飲食、生活習慣和壓力的管理來控制。
由於台灣人的飲食習慣逐漸西化、不良作息、多肉少菜等因素都使得腸胃道的健康與否變成身體上的一個隱憂,更因為現代人工作繁忙,生活緊張壓力大,因此腸躁症患者佔了腸胃科門診相當大的一部分,但其實除了透過吃藥來改善外,壓力的調適以及營養素的補充也是相當重要的,以下會就營養素的補充來做條列說明。
維他命A
維他命A為脂溶性營養素,可以維持腸道黏膜表面健康,是促進生長與健康的必需因子,可經由攝取肝臟、魚類、蘿蔔、菠菜、南瓜、甘藷等食物獲得。
Ω3脂肪酸
Ω3脂肪酸可降低血液黏稠度,並且因為細胞膜表面都是脂肪,Ω3脂肪酸能讓表面變得比較軟,細胞與細胞間的結合就會變得越緊密,大分子就不容易進得來,因而可以保護腸胃道健康,並且防止腸胃道發炎。Ω3脂肪酸可從魚類中攝取獲得。
益生菌
益生菌主要所指的即是乳酸菌和部分酵母菌,補充益生菌能有效幫助健胃整腸,益生菌同時可以促進腸道菌種平衡,想要改善腸道不適的問題可以透過攝取益生菌來達成,目前技術已經可以做到個人化量身訂做益生菌,可以方便長期處於壓力的現代人方便攝取益生菌的另一種選擇。
在上一篇中已經介紹了十大抗老營養素的五項,接下來要介紹的另外五項常見的抗老營養素,這十大抗老營養素對維持身體機能正常運作也是缺一不可,只要從日常飲食中均衡攝取這些營養素,就可以有效延緩老化,留住美麗!
維生素C、E和β胡蘿蔔素
由於維生素C、E和β胡蘿蔔素共同可以產生作用,所以常被用來合併提出,最常見的維生素C具有防癌抗老並強化免疫力的功效;維生素E則可以預防老人斑、維持肌膚活性,並且延緩老化;β胡蘿蔔素有抗氧化的效果,
富含維生素C食物:奇異果、梨子、柚子、櫻桃、蕃茄。
富含維生素E食物:小麥胚芽油脂、蛋類、肝臟。
富含β胡蘿蔔素食物:紅蘿蔔、甜椒、綠花椰菜、蕃茄、海菜、枸杞。
茄紅素
茄紅素是一種天然的類胡蘿蔔素色素,蕃茄、西瓜及紅葡萄柚呈紅色,即是含茄紅素的關係,茄紅素是很強的抗氧化物質,可以保護植物不受陽光、空氣污染的傷害,在人體內也可以對抗許多種老化症狀,對於心血管疾病、攝護腺癌、子宮頸癌、骨質疏鬆、男性不孕症都有效果,還能有效預防紫外線對皮膚的傷害。
富含茄紅素食物:蕃茄(吃煮過的較好)。
酵素
生活中各式各樣營養素的種類相當多,目前市面上也有許多標榜可以抗老變美的營養素,但到底攝取哪些營養素真的可以讓人抗老變美?以下就要就目前常見具有抗老變美的營養素來做簡單介紹
卵磷脂
許多人都以為卵磷脂是藥品,但其實卵磷脂是由不飽和脂肪酸、膽鹼、甘油及磷等四種重要元素所構成的,人體內每一個活細胞均需要卵磷脂,卵磷脂對老年人尤其重要,因為它能預防動脈硬化及心臟血管疾病、增強大腦功能、協助肝臟吸收硫胺素(即維他命B1)及小腸吸收維他命A。
卵磷脂的主要功能為預防血栓、溶解膽固醇、促進細胞的復甦保持活躍、使腦機能活化,並且預防老人痴呆症,卵磷脂。
富含卵磷脂食物:堅果、蛋黃、深綠色蔬菜、胚芽、大豆等。
葉黃素
葉黃素天然存在於蔬果中的類胡蘿蔔素,是非常好的抗氧化劑,可以保護細胞避免受自由基的傷害,在人體中葉黃素通常存在於眼睛、皮膚、血清、子宮頸、腦部、心臟及胸部等部位,尤其對眼睛特別重要,是預防眼睛老化相當重要的營養素。
富含葉黃素食物:青花椰菜、菠菜、胡蘿蔔、甘藍等。
大豆異黃酮
大豆異黃酮是一種植物性雌激素,其化學結構與女性動情激素甚為類似,因此又稱天然植物性荷爾蒙。一般來說更年期的女性需要多攝取大豆異黃酮,它可改善更年期的燥熱感和潮紅,還具有抗氧化特性,可抑制自由基、減少血中脂質過氧化物、降低膽固醇、預防癌症,對於骨質疏鬆也有改善功效,更能促進細胞更新,淡化皮膚細紋。
你是不是攝取了很多營養素但總是忘記要多喝水呢?水是人體內相當重要的一部分,本篇中劉院長要提醒你,除了適度攝取營養素外,水分的攝取也是不可或缺的喔!
鈣片及維他命D的攝取該有什麼限度或是建議劑量?
一般來講服用鈣片很多人會擔心產生結石,但我常常舉例如果本身的鈣質都不夠了,要怎麼去談結石呢?另外還有水分攝取太少也會產生結石,水是人體內最重要的營養素,很多人往往都會忽略水的重要性,很多人會去攝取許多營養素,但是都忘了要攝取適量的水分,這種時候就會有很多狀況產生,水不僅可以幫助人體代謝、排泄、解毒,更可以讓皮膚水嫩,如果人體缺乏水分,再怎麼保養都是沒有用的。
而鈣片的攝取量一般來說是八百到一千兩百毫克之間,如果不是重度的骨質疏鬆,八百到一千兩百毫克的攝取量就相當足夠,而如果要預防骨質疏鬆也可以適量的添加四百到八百毫克左右的維他命D,這些營養素的攝取對銀髮族來說在骨質疏鬆預防上是相當重要的。
牙齒對老年人來說也是相當重要的,就牙齒來說也是像補充骨質營養素的方式做補充嗎?
牙齒營養素的補充也是相當重要的,牙齒不好就會影響到進食,老年人如果牙齒不好也會影響營養素的攝取,對於牙齒來講由於牙齒也算是骨骼系統,所以鈣質的補充也是相當重要的。
另外還有B群的攝取,B群對人體是相當重要的,因為B群影響到的範圍相當廣泛包含生長、營養代謝,人體攝取了食物,這些食物的代謝吸收都需要B群的幫助,B群也可以維持神經穩定,當然也包含了牙齒神經穩定、腦神經穩定、情緒壓力的穩定。
同時而牙齒也需要膠原蛋白,牙齒也是解離組織的形成,所以可以攝取維他命C來促進膠原蛋白增生,另外要防治牙周病則必須要攝取Q10。
本篇劉院長要談到老年人還可以針對那些方面的營養素來加強補充以及該如何選擇營養素,只要選對了營養素補充,才可以兼具健康與安心喔!
如果要補充鈣或是補充葡萄糖胺等營養素,需要經過醫師精算劑量還是當作健康食品食用即可?
市面上營養保健品的種類繁多令人眼花撩亂,讓很多人都不知道要如何選擇,如果只是做一般保健,營養品的品質來源相當重要,盡量要選擇有政府認證、有專利認證、專業標章的營養保健品。
至於在劑量的補充上則因人而異,營養素的補充會跟著每個人的狀況不同有有所不同,年紀輕一點只是想要及早預防的人,劑量的攝取上就可以少一點,以葡萄糖胺為例,如果只是做一般的保健,葡萄糖胺攝取一千毫克就相當足夠,但是對已經有退化性關節炎的民眾來說就需要提高劑量,也有人會提到葡萄糖胺裡常常會有添加物,這是正常的媽?其實對維生素來說有添加物對維生素跟維生素間是有加乘的作用,就像葡萄糖胺常常跟軟骨素做搭配,很多的國外研究都顯示加了軟骨素對一些退化性關節炎的情況是有幫助的,或是也會在葡萄糖胺中加一些抗發炎的物質例如薑黃素、魚油…等物質,一起搭配使用保健效果會更好。
在臨床上老年人除了骨頭營養素的補充外,還有哪些營養素對老年人也是相當重要的?
一般中老年人會相當在意視力退化的問題,一般來說對於老年人視力退化的問題主要是白內障及黃斑性的視力病變,所以很多人會針對這樣的情形進行類胡蘿蔔家族的葉黃素做一些補充,在有限度的範圍內這樣的補充對視力是有幫助的,預防重於治療的目的就是在疾病未發生前就能夠預防,就算疾病已經發生也可以減緩病徵,減緩衰退。
幾歲開始做營養素的保健預防是最佳時機?
有些人認為四十歲是一個預防補充營養素的臨界點,而我認為應該三十五歲就要開始預防,如果等到四十歲再來做就太慢了,以人體的生理機能來說,一出生就開始有老化的現象,所以老化是不可避免的,既然老化無可避免就需要用一些抗老化的方式延緩老化,並且健康的老化,甚至於有人稱之為成功的老化,在老化的當中一樣能維持生活品質,甚至讓生理年齡與同年齡的人相比更年輕更美麗。
市面上的營養品那麼多,你真的吃對了嗎?今天健康好診所的劉士銘院長要針對老年人營養素的補充來探討,劉院長要教你怎麼吃才是真的補對地方喔!
現在是全民進補的時代,每個人從小到大都在補,就老年人來說,怎麼樣補充才是對的呢?
人的一生,營養是相當重要的生命來源,過去因為傳統的西醫比較少接受到營養學的訓練,所以在營養補充這一塊是有待加強的,如果你把所有的保健食品當作是營養素來看的話,我會認為營養素是每個人都需要且很容易缺乏的,並且隨著年齡的增長、身體的新陳代謝,營養素的流失會更加嚴重,所以更應該要做一些營養素的補充。
如果就老年人維他命營養素補充來講,需要先考慮到的有那些問題?
以老年營養素補充來說,骨關節問題會是很多老年人最常發生的問題,不僅會影響到日常生活中的動作更會因此影響到生活品質,所以針對骨關節問題要補充營養素,可以選擇補充葡萄糖胺、軟骨素、鈣質…等這些營養素。
為什麼近五年開始如果希望活絡並強健骨骼大家都會選擇補充葡萄糖胺液?
因為人年紀大了容易產生骨質疏鬆,骨質疏鬆在老年疾病佔了很大的影響因素,老年人常因為骨質疏鬆的關係,跌倒很容易就把骨頭弄斷骨折了,而有些老年人很不幸的就會因此而長期臥床,這樣的情形會加速壽命的終結,所以現在醫界都在加強宣導老年人要防治骨質疏鬆。
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大家都知道要吃鈣片來補充骨頭的鈣質,要加強維他命D加強鈣質的吸收,這方面大家已經有相當的認識,但是後來有些老年人發現自己本身沒有骨質疏鬆但是關節常常會有不舒服的情形,為了改善這種現象就發展出了葡萄糖胺,葡萄糖胺是關節液甚至是關節軟骨的一種成分,本來就存在於人體,但因為年紀增長老化而漸漸減少,這時候就需要補充葡萄糖胺甚至是軟骨素,來讓關節液有更多的黏多醣的成分,所以鈣質以及葡萄糖胺液都需要同時攝取,如果是針對骨頭的部分鈣質是相當重要的,如果是關節液的黏多醣成分就必須靠攝取葡萄糖胺、軟骨素等來補充增強。
抗老化在近幾年已經形成一種全民運動,因為飲食不均加上常常大魚大肉,攝取過多的脂肪、糖分及鹽分,其他方面的維生素往往攝取不足,使得現代人脂肪肝、糖尿病、動脈硬化、痛風的狀況日趨年輕化,如何培養正確的飲食習慣,如何正確的選擇食物,成為現在人延緩老化很重要的課題。
研究顯示餐餐七分飽的人,比起餐餐吃到撐的人壽命較長,也活得較健康,吃得太多不但容易讓腸胃造成負擔,也容易發胖,而中壯年以後,身體機能開始退化,吃得太多對於消化系統也會有所損害。真正的養生,是秉持著吃得好不如吃得巧的原則,攝取對的食物,才可以讓身體少點負擔,確實的延緩老化,活得更健康。
而現代人飲食過於精緻,飲食中添加了太多身體不需要甚至是對身體有害的東西,例如:防腐劑、人工色素、漂白劑等有害物質,都會產生自由基破壞細胞;而過油的飲食,也會在體內氧化形成自由基,所以對於高度精緻及高鹽高油高糖份的食物,應該要減少食用的次數,否則長久下來對身體老化的不良影響不容小覷。
延緩老化在飲食攝取上有一個重要原則「一全三多」,越完整、越天然、製程越少、添加物越少、里程越短的「全食物」最好。例如糙米的營養勝過白米、直接吃完整的水果比只吃抽取出的單一營養素好,尤其是在地的、當季的食物,最新鮮、又減少因應長程運送所需的添加物與加工手續。
食物要「種類多」,少量、多樣化是最好的選擇,每一種食物有不同的營養成分,即使同樣是魚,不同的魚也會有不同的胺基酸,能產生互補作用。多吃幾種不同的食物,能攝取到更多、更完整的營養;從過敏的角度來看,常吃不同的食物,也比較不容易累積過敏原、產生過敏反應。
食物的顏色是其營養所呈現的色澤,所以飲食要「顏色多」,顏色越多越好,同樣是攝取到各種不同營養的好方法。而要種類多、顏色多的話,「蔬果多」是最容易達成目標的方法,沙拉吧就是個不錯的選擇,一次可能就能吃到十多種蔬果,只要慎選沙拉醬即可。
長保青春美麗,相信是大多數人都有的夢想,所以我們經常會聽到有各種的秘方,或是保養之道;繼胎盤素、雞尾酒減肥法之後,近來在演藝圈大受歡迎的莫過於生長激素(HumanGrowth Hormone;簡稱HGH)了。
在報上常看到許多演藝人員在使用過生長激素之後,很興奮的分享他們的使用心得,有些人感到精神體力變好了,可以熬夜通宵也不嫌累,有些人覺得生長激素有美容減肥的效果,而且又不會再胖回去,因此這一瓶小小的生長激素,讓很多人愛不釋手,甚至已經持續的使用半年以上。
其實,人體本來就會製造生長激素,它是由腦下垂體所分泌的荷爾蒙,小孩子的生長發育全靠著生長激素,它的分泌受到日夜生理節律的控制。
大腦接收到光線的訊號,白天不會分泌,晚上11點到凌晨4點,睡眠時才會分泌,所以台灣古老諺語說:「囡仔好好睏,一眠大一吋」,小孩子就是晚上在生長發育,所以小孩晚上一定要睡覺。假設有同樣兩個小孩子,一個送到美國一個留在台灣,到美國的那一個一定發育比較好,因為台灣的小孩大多很晚才睡覺。台灣小孩子的功課很多,很可能到凌晨一點才寫完功課,這代表他一天只有三個小時的生長激素的作用,而美國的小孩通常10點鐘就去睡覺,他有5、6個小時的激素作用,這樣幾年下來,身材和發育情形當然有很大的差異。
生長激素可以讓人長頭髮、長皮膚、長關節、增加細胞活性、促進蛋白質的合成,並且調整脂肪和醣類的新陳代謝,對於發育期的兒童和青少年來說,生長激素控制了他們生長和發育,以及各個組織器官的成熟,因此,如果在發育期時生長激素不足,會使小孩無法正常的長大。
中國的歷史上記載了秦始皇尋不死藥的故事,然而,秦始皇絕不是第一個追求長生不老的人,近年來有關養生保健的知識熱潮,更說明人們對於青春永駐的追求永不會停止。以現代醫學的研究發展,讓自己延長壽命,並且活得健康,已經是可能之事。
營養、生活型態、環境、以及荷爾蒙的平衡,是目前已知會影響身體老化的因素,前面三者是大家很容易理解的部分,而荷爾蒙的部分在過去總讓人覺得十分神秘。
其實與衰老身體的內分泌荷爾蒙是一個十分複雜、並且運作精密的系統,其中有五種是目前發現與「老化」有關的,包括腦下垂體分泌的生長激素、松果體分泌的褪黑激素、甲狀腺分泌的甲狀腺素、腎上腺分泌的DHAE、以及女性卵巢與男性睪丸分泌的性荷爾蒙。如果這五種荷爾蒙缺乏的話,人就會慢慢老化。
生長激素有人把它叫做The Leader,充足的時候會使人身心的感覺很好、心平氣和,情緒的抵抗力、恢復力都很強,遇到挫折很容易就可以恢復,解決問題的能力增強。生長激素都是在晚上分泌,所以俗語說:〝嬰仔好好睏,一眠大一吋〞,小孩子不睡覺長不大,而女人的美容覺就是在晚上十一點到凌晨四點,如果經常熬夜就會使生長激素分泌不足,不但容易變老,而且大概在25歲以後外表就開始改變,出現像長皺紋、頭髮變白、掉髮、皮膚鬆弛、法令紋變深等等變化。
褪黑激素本身並沒有抗老的作用,它的重要性是讓人入睡,才能在睡眠中接受生長激素的作用。甲狀腺素主管新陳代謝,不足時會使人腦力不足,同時也會讓人無法適當地表現出喜怒哀樂的情緒,並且全身沒有活力,手腳冒汗、冰冷、水腫,頭髮也容易掉。另外,身體要製造許多酵素和荷爾蒙,也都需要甲狀腺素的控制,所以當它缺乏時,很多荷爾蒙和酵素及蛋白質都會缺乏。
腎上腺分泌的DHAE如果足夠的話,免疫功能就會比較好,同時也比較有體力、有活力,身體的反應與頭腦的反應也都變快。但是,如果DHEA不足的時候,就好像年紀大的人,反應遲鈍,坐下來就打瞌睡,也會使身體的抵抗力降低,容易罹患慢性疾病。
女性的動情激素有人把它叫The Lover,沒有這種激素就失去愛意,難怪很多男人常會在太太更年期之後,大嘆太太已不像以前那麼愛他了。男性荷爾蒙叫做The Athletics,當它充足時就會使人顯得非常有自信,記憶力強,肌肉強健,性慾盎然。
適當的調整荷爾蒙,可以讓內分泌恢復正常,會讓人的情緒變好,也會讓細胞老化的速度減慢,你就比較不會老,比較不會得到重大疾病。而平時如果想要防止這五大類荷爾蒙減少,在生活中應該注意以下幾項:
第一、控制壓力,因為壓力高,DHEA分泌就會減低。
第二,要有良好的生活習慣。如果晚上不睡覺,就算白天整天睡覺,生長荷爾蒙也不會分泌。
久坐不動 當心更年期提早 每日一萬步 健康年輕跟著來
根據日本一項研究指出,銀行職員、教師、建築師、企業中堅人士等四種人,時常處於久坐不動的工作狀態中;從事腦力勞動而很少運動的人,容易提前進入更年期。相反的,那些外出機會較多或經常鍛練身體的人,更年期則來得較晚。
既然運動可以延緩老化,那麼怎樣的運動才達到標準呢?運動333是給國人基本運動量的建議,即每週至少運動三次以上,每次運動時間至少持續三十分鐘,運動時心跳達到每分鐘一百三十下。
其實要運動並不難,不需要花錢上健身房或買昂貴的運動器材,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運動方式,像是騎單車、健行、走路、跑步、打籃球、游泳、跳有氧舞蹈等都可以鍛鍊身體。
最近不少媒體的報導指出,台灣的細菌抗藥性問題已經在全世界名列前茅,未來有許多的疾病可能將面臨無藥可治的窘境。追根究底,其主要原因正是近年在歐美諸國受到極大注意,而在國內已然特別嚴重的抗生素濫用問題。
從抗生素發明以後,人類得以克服許多以往難以治療的疾病,但正因如此,抗生素的使用已經有氾濫的情形。
許多人因為感冒去看醫生,往往會要求開些消炎藥。這些消炎藥都是抗生素,抗生素所治療的疾病是屬於細菌感染,然而感冒是病毒感染所引起,因此抗生素對於感冒其實沒有療效。
除了因為感冒看診以外,許多人在感覺有點感冒症狀的時候,就自行到藥房買抗生素吃,而且往往自行決定吃藥的時間。這些狀況都會讓細菌反覆的暴露在抗生素之下。由於細菌的繁殖很快,例如大腸桿菌大約二十分鐘就會繁殖一代,因此演化的速度也很快,很容易因為經常接觸抗生素而演化出抗藥的能力。
細菌抗藥性的問題不只來自於醫療上的抗生素濫用,在環境中常常也存在許多的抗生素,例如現代的養殖業也經常使用大量的抗生素,用來預防許多動物的傳染病。這些抗生素會殘留在各種肉品、水產當中,人們一旦吃了這些食物,不但同樣會在體內製造出抗藥性的細菌,同時也會破壞腸道內的細菌生態,殺死許多好的細菌,往往引起腹瀉、過敏等問題,甚至嚴重時會造成癌症。
其他如現代的生物科技研究中,也經常使用抗生素來篩選經過基因改造的細菌,這些的細菌和研究過程的培養液如果沒有經過妥善的處理,有容易造成環境中充滿各種抗生素和抗藥性細菌。
近年在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的研究中,已經指出抗藥性細菌將引起的健康危機。許多以前已經被抗生素解決的疾病,未來可能將再度威脅人類,例如肺結核、金黃葡萄球菌感染等等。
即使醫療科技不斷創造出新一代的抗生素,但是科技的進步往往趕不上細菌演化的速度,通常都是在已經產生抗藥性的細菌以後,人類才開始尋找更新的抗生素。因此,許多醫學專家已經體認到,應該讓對抗疾病的思考方向,由新抗生素的研發轉回到提高人體免疫力的部分。
當抗生素失去作用,人體唯一能夠倚靠的就是自己的免疫能力。其實不只是細菌感染的問題,對於病毒、黴菌的侵襲,甚至許多慢性疾病如癌症、心臟血管疾病等等,往往最有效的治療方式就是對免疫力的提昇。人體的免疫系統會辨識侵入人體的外來物質,並且產生抗體來攻擊這些侵入者。侵入者除了各種病菌病毒以外,也包括自由基、毒素、外來的食物蛋白質等等。
為了提高免疫能力,首先就應減少免疫系統的負擔,例如減少攝取加工食物、化學藥品、避免過敏原食物、排除病菌感染等。
人體的老化,除了出現在身體各器官的症狀以外,通常最明顯的就是大腦的退化症狀。
許多人會發覺自己記憶力變差了,思考能力和判斷力也明顯的不如以往。其實,如果多留意自己的身體狀況和飲食,即使年齡漸長,大腦仍然可以維持一定的機能。
以前的神經學家一直認為在隨著生理年齡的老化,腦細胞的死亡是無法避免的問題。
但是現在已發覺影響腦部老化的因素其實有很多,包括基因遺傳、經常接觸導致身體發炎的物質、以及生活習慣、飲食和環境因素等等,都可能是造成腦部細胞死亡數目增加而導致癡呆症的原因。
也因此有些人直到八、九十歲思緒仍然非常清晰,也有些人才四十多歲就已經有阿茲海默氏症(一種老人癡呆症)的症狀出現。
步入中年,許多男性會開始擔心自己的性功能是否出現障礙。
以前許多男性對這樣的問題會羞於提出討論,但是在前幾年,威而鋼甫一上市就造成全世界的搶購熱潮,輝瑞藥廠的研究讓男性認為,陽痿並不是個人的失敗,而是生理的問題,和高血壓等疾病類似。
於是原本不好意思承認自己性功能有障礙的男性,開始願意並且熱衷以威而鋼換取一次的勃起。
在提出解決性功能障礙的藥物以外,威而鋼的成功同時也說明了以藥物治療疾病的盲點:利用成藥影響疾病症狀,但是實質上對於疾病的真正原因並沒有加以治療,因為沒有任何疾病是因為缺乏成藥而引起的。
事實上,因年齡漸老而發生的性功能障礙,只是「男性更年期」的症狀之一。
提到更年期,大多數人馬上聯想到的是婦女的停經與荷爾蒙變化等等所產生的症狀,一般醫界已經接受女性會經歷重大的荷爾蒙改變,因此嚴重影響她們的情緒、健康、性慾和生活品質,但卻遲遲不願承認男性可能也會出現相同的情形。
他們經常把男性的性功能障礙和其他更年期的問題,歸疚於壓力、煩惱、憂鬱,和所謂的「正常老化」等因素,同時也將良性或惡性的前列腺腫大,以及心臟血管疾病和骨質疏鬆症當成個別的老化相關疾病,但是,已經累積將近四十年的科學證據指出,40歲以上的男性的確也經歷類似女性荷爾蒙改變的過程。
女性的更年期由動情激素和黃體素急遽降低所造成,而男性更年期則是因為睪固酮逐漸減少所致。
因此,威而鋼只是治療和年紀有關的男性性功能障礙中的一種症狀。
如果一個男人還有男性更年期的其他症狀,例如憂鬱、失眠、肌肉骨骼逐漸衰弱、血膽固醇增加、腰圍加粗等,那麼,威而鋼對他沒有什麼幫助。甚至前列腺腫大,或是心臟血管出現動脈硬化疾病,同樣也幫不上忙。另外,根據治療男性更年期其他問題所使用的藥物種類,也許根本不能同時使用威而鋼。
去年一項統計也指出,國內大多數人並不願意活太久。但是相對的,絕大多數人都希望能越活越健康。因此,在抗衰老醫學界有句話說:「我期待在年紀老大,身心卻仍青春時死去(I would like dying young at the old age.)。」
關於老化,或是老化的原因與理論,一直是這幾年來醫學研究的重點。
目前的研究發現,基本上每一個細胞的壽命長短是固定的,這是因為每一次細胞的複製過程中,染色體末端的端粒(telemere)就會減少一些。
每個人的細胞染色體端粒的長度是在出生時就已經決定的,當端粒的長度消耗殆盡,就是細胞死亡的時候,所以細胞的壽命也是固定的。當細胞一一死亡時,人體就會逐漸衰竭而死。依此估計,人類的壽命可能達到約120歲。
隨著人類基因圖譜的解讀,今年的六月,人們宣佈將開始學習上帝創造生命的語言,並且樂觀的認為未來人類將可以掌握和控制各種與疾病和老化有關的基因遺傳,但是,基因真的決定了一切嗎?
醫界不斷的向民眾宣導應該如何降低心臟病和癌症的罹患機會。為了預防心臟病的發生,他們建議降低血液中的膽固醇、戒煙、維持正常血壓和限制飲食中的脂肪和膽固醇。不幸的是,有些人的生活中雖然沒有這些致病因素,但仍然死於心臟病。類似的,為了避免罹患癌症,醫生或專家建議我們多吃纖維食物、戒煙、避免陽光曝曬、降低飲食中脂肪的攝取、多吃蔬菜和水果,並且避免食用煙燻的肉類。但是我們知道許多遵循這些建議的人,還是得到癌症。
難道所有疾病都由遺傳決定,而我們沒有能力改變嗎?
前幾年歐美日的科學家發現了造成糖尿病的基因CAPN10,從此以後醫生將可以藉由檢測CAPN10基因正常與否,使罹患糖尿病高風險的人提早接受飲食及生活習慣的指導,預防他進入糖尿病病程。基因圖譜的完成,或許可以找出許多疾病的治病基因,但是,經由飲食、生活習慣和基因溝通的方式更能控制老化和致病的過程。
我們身上所帶有的基因記錄了我們個人的生理特質,當然也包括了一生中可能罹患的疾病風險,這樣的紀錄稱為「基因型」,但是基因型與實際上個人的健康情形卻不能畫上等號。
除了某些早期的遺傳性疾病,例如造成低能、肢體障礙或註定早死的單一基因遺傳疾病以外,對於許多慢性疾病而言,我們的基因本身並不會造成疾病,多數的情形是因為個人所選擇的生活或飲食方式改變了基因的表現,導致身體呈現出疾病的症狀,因此,基因並不是造成這些疾病的唯一因素,而是環境、生活型態以及營養狀況的共同作用,使基因呈現出來的「表現型」。
Dr. Sandra Steingraber本身是膀胱癌的患者,當她告訴別人她的母親、舅舅和祖父都患有某種癌症時,聽眾總是認為她遺傳了癌症的基因,一直到她告訴大家她是被領養的,才大為改觀。同一家族的人擁有相同的基因,也同時擁有相同的生活環境。飲食、環境、生活方式以及接觸有毒物質等等,都會共同作用而改變個別基因的表現。
這些因素可能使基因的表現型促進健康,也可能會造成過早的疾病和死亡。
因此,疾病雖然受到基因的影響,但不是既定的命運。現階段我們身上遺傳的基因型還無法改變,但顯然我們可以控制基因的表現型,讓原來致病的基因不至於表現出來,CAPN10基因的發現與檢測,以及對於帶有不正常CAPN10基因的飲食與生活建議,就是個具體的例子。
抗老化劉士銘健康好診所防老抗老化劉士銘健康好診所防老抗老化劉士銘健康好診所防老抗老化劉士銘健康好診所防老抗老化劉士銘健康好診所防老抗老化劉士銘健康好診所防老抗老化劉士銘健康好診所防老抗老化劉士銘健康好診所防老抗老化劉士銘健康好診所防老抗老化劉士銘健康好診所防老抗老化劉士銘健康好診所防老抗老化劉士銘健康好診所防老抗老化劉士銘健康好診所防老抗老化劉士銘健康好診所防老抗老化劉士銘健康好診所防老抗老抗老遺傳基因老化遺傳基因老化遺傳基因老化遺傳基因老化遺傳基因老化遺傳基因老化遺傳基因老化遺傳基因老化遺傳基因老化遺傳基因老化遺傳基因老化遺傳基因老化遺傳基因老化遺傳基因老化遺傳基因老化遺傳基因老化遺傳基因老化遺傳基因老化遺傳基因老化遺傳基因老化遺傳基因老化遺傳基因老化遺傳基因老化遺傳基因老化遺傳基因老化遺傳基因老化遺傳基因老化遺傳基因老化遺傳基因老化